2018年6月5日,秦妈在天津大港雨花斋讲传统文化,咨询答疑环节中,一位女士咨询说:“秦妈,我就是从小不顺,现在还是不顺。”
秦妈说:“你没有什么不顺,就是从小太自私自利 总认为别人对你不好,有还是没有?”
女士说:“从记事起我就开始各种的打针吃药。”
秦妈说:“从记事起就这样了,病根在你妈身上。你妈来了吗?你妈没来咱就不能再说了,十二岁以前是妈的原因,十二岁以后是你自己的事。但是我看你爱生气,是还不是?”
女士说:“是的,我挺爱生气的。”
秦妈说:“你啥时候能看别人的好处,找自己的缺点,当你看别人好处的时候,你的气就往外消;当你看别人缺点的时候,你的病就往里增。你是愿意增病呢?还是愿意消病呢?”
女士说:“当然愿意消病。”
秦妈说:“愿意消病就找别人的好处,行吗?还有跟平辈的姐妹,与谁合不来呀?”
女士说:“跟我嫂子合不来。”
秦妈说:“找嫂子的好处行吗?你就是抱怨太多,你不舍得放过她,她就在你身上背着呢。这个说法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荒诞可笑,实际上这是真的。你讨厌谁,说谁的坏话,你就会后背疼。哪个人要付出的多,他的心量就特别大;反之,哪个人要认为,我总是受伤害,抱怨多,乱发脾气,这些为心刀,最后最伤自己,明白吗?”
女士说:“明白了。”
秦妈面对全场说:“这位家人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所有的不良情绪的根源在哪里?就是一个‘我’字。为什么爱发脾气?为什么爱抱怨人?什么事都是你想,从你自己的角度来出发,传统文化,古圣先贤跟我们强调,让我们做到一个‘敏’。这一个‘敏’要换位思考,要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,放下这个小我和自私自利的念头,要能感受到别人的需求。就像曾子在山里,他的母亲在家里一咬手指头,我们的曾子就感受到了,这就是‘敏’,他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母亲的需求,做人也一样,有所愤恨不得其正,就是你发脾气,一定是自己的问题,你的身体一定会受到伤害。像这位家人刚才发脾气,对自己的长辈、平辈发脾气,抱怨。跟自己的亲生母亲,跟自己的婆婆,抱怨生气,导致伤害了自己的身体。这都是不能换位思考,不能感受到亲人的需求,这是我们生活中大家都要注意的地方,要感受到别人的需求,别人的角度,别人的感受。天天只是想到自己,这就是自私自利。传统文化里讲,从昔小谨为小人,小人不是骂别人,这个怎么样,而是指你天天只是听它的,天天围绕着它转悠,你就叫小人,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。
女士又说:“去年出车祸,至今眼睛疼,时好时坏的。”
秦妈说:“你就是老想着别人的坏处,其实啥车祸呀,不就是灾难挤到一起,来惩罚你来了嘛。如果你能懂得认了,我就该在这时候,这个地方消灾。灾难就没了,你如果能这样想,你真的就什么灾难和毛病都没有了。
现在好多人共同一个特点,就是认为张三做事不对,李四做事不对,我们就可以生气发火,耍脾气。大家要知道,你发脾气,你起烦恼,你看别人的过失,这本身的过失,要远远大于你看到的别人的过失。所以,一切都要往内观,往自己这儿找,千万别再看人家的问题,才是正道。”
女士说:“还有我的腿,磕头时不能着地,疼。”
秦妈说:“你总是放不下孩子,你担心孩子就是‘诅咒’他,你的腿疼就是这么来的。总担心他,有吗?”
女士说:“有。”
秦妈说:“古圣先贤给我们说过一句话,‘有所忧患不得其正。’真正的爱孩子是教给他正确的人生观。千万别光挂念着他,这本身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,这是教育的一个大误区。做父母的天天患得患失,天天怕他这个,怕他那个……这对孩子很不利。
这本身是自己的烦恼心,牵挂多了你身体的疾病就出来了。实际上就是它起到了相应的作用,你本来是爱他,爱他你要教给他人生的智慧,放飞他,让他去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。作父母的尽好自己的责任,父慈子孝。这个慈,不只是一味地满足他的物质需求,也不是光挂念他。慈是把正确的人生的观教给他,然后你给孩子做一个孝顺的好榜样,乐善好施的好榜样,这是为人父母要做的事,这叫父慈子孝,而不是光担心他,或者是单纯的满足他的物质需求,这么做是害孩子,可不是爱孩子。”